后来刘邦起兵反秦,樊哙二话不说,关了肉铺就跟着走了。

鸿门宴上,项羽要杀刘邦,樊哙硬是闯进大帐,把项羽给镇住了。刘邦建立汉朝后,樊哙被封为舞阳侯,成了响当当的开国功臣。

那个年代,狗肉的地位有多高?周朝的时候,狗肉是"御席八珍"之首,祭天大典必须要用狗肉。

普通老百姓过年过节,能吃上狗肉就跟现在吃大闸蟹一样,是件特别有面子的事。

各地都有自己的狗肉名菜,山东有香肉火锅,江苏有白切狗肉,广东有狗肉煲。官员宴请宾客,桌上没有狗肉都不好意思说是正式宴席。

到了南北朝时期,情况开始有了变化。

北方的鲜卑、匈奴这些游牧民族入主中原,他们把狗当作放牧的好帮手,打猎的好搭档,感情深厚得很。南方佛教兴盛起来,和尚们讲究众生平等,不杀生。

狗肉的地位悄悄地开始下滑,上层社会渐渐不怎么吃了,但民间老百姓该吃还是吃,特别是遇上灾荒年景,狗肉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。

一道圣旨引发的万人流放惨案

北宋崇宁元年,也就是1102年,刚刚登基的宋徽宗赵佶正春风得意。

这位皇帝可不是个寻常人物,他画画写字样样精通,就是不太会治理国家。

更要命的是,他特别迷信,什么道教、风水、图腾,只要是玄乎的东西他都信。

有个叫范致虚的小官员,在京城混了好几年都没什么起色。这天他灵机一动,想到了一个拍马屁的绝招。

他连夜写了份奏折,大意是说:皇上您属狗,狗是您的守护神兽,天下臣民吃狗肉就是对您的大不敬啊!应该下令禁止屠狗,这样才能彰显皇恩浩荡。

宋徽宗一看这奏折,心里美滋滋的。他本来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,现在有人说狗是他的守护神,这不正好印证了他的想法吗?

当即赏了范致虚万两白银,还给他升了官。紧接着,一道圣旨传遍全国:"天下禁屠犬,凡食狗肉者,流放三千里!"

这道命令下得太突然,老百姓都懵了。昨天还在卖狗肉的摊贩,今天就成了罪犯。

各地官府开始大规模抓捕,只要被举报吃过狗肉,轻则杖责,重则流放。

短短几个月时间,上万人因为这事儿被抓,有的被流放到海南,有的被发配到岭南。

最惨的是那些靠卖狗肉为生的人家。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干这行的,突然间生计全没了。

有些聪明的商贩想出了个办法,白天挂着羊头,晚上偷偷卖狗肉。买家心照不宣,用暗语交易。"挂羊头卖狗肉"这个成语,就是从那时候流传下来的。

各地还立起了"犬神碑",上面刻着禁令内容。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,执法特别严格。

有个山东农民,家里养的狗老死了,他舍不得扔,炖了一锅准备自己吃。

结果被邻居举报,全家老小都被流放到广西。这种悲剧天天上演,民间怨声载道,但没人敢说皇帝半个不字。

满族皇帝的家规变成全国禁令

明朝末年,东北的建州女真部落出了个英雄人物努尔哈赤。关于他和狗的故事,在满族中流传很广。

传说1634年,努尔哈赤被明军追杀,躲进了一片芦苇荡。明军放火烧荒,眼看就要被烧死。

这时候,他养的一条大黄狗跳进河里,把身上弄湿,然后在努尔哈赤身边打滚,用湿漉漉的身体扑灭了周围的火苗。狗累死了,努尔哈赤活了下来。

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如今已经无从考证,但满族人从此把狗当成恩人。

努尔哈赤定下家规:满族子孙永世不得食狗肉。这在当时只是一个部落的规矩,跟汉人没什么关系。

1644年,清军入关,满人成了统治者。起初几年,他们对汉人的饮食习惯没怎么管。康熙年间情况变了,朝廷开始推行满族习俗。

乾隆时期更进一步,直接把不吃狗肉写进了《大清律例》。法律规定:满汉臣民一律禁食狗肉,违者杖八十,情节严重的流放宁古塔。

清朝的文化改造可谓无孔不入。官方组织文人删改古籍,把历史上关于吃狗肉的记载都删掉或者改掉。各地族谱里提到祖先吃狗肉的内容,必须涂掉重写。

科举考试的文章里,不能出现任何跟狗肉有关的词句。满汉全席的菜单上,原本有好几道狗肉菜,全部被剔除了。

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。官府设立了举报奖励制度,谁举报邻居吃狗肉,就能得到赏钱。这导致人人自危,邻里之间互相监视。

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"闻香师",专门在街上闻谁家飘出狗肉味。广东有户人家,儿子生病了,老母亲偷偷炖了狗肉给儿子补身体,结果被人举报,母子俩都被抓进大牢。

经过两百多年的高压统治,汉人逐渐接受了不吃狗肉的观念。

到了清朝末年,很多人已经忘记了祖先曾经把狗肉当美食的历史。这种文化改造如此彻底,以至于后来的人都以为中国人天生就不吃狗肉。

狗肉禁忌的影响

清朝灭亡后,法律上的禁令没了,但文化上的禁忌已经根深蒂固。

民国时期,一些地方恢复了吃狗肉的传统,但始终上不了台面。新中国成立后,狗肉的地位一直很尴尬,不禁止也不提倡。

改革开放后,各地的狗肉馆悄悄开了起来。东北的狗肉火锅,贵州的花江狗肉,广西的玉林狗肉节,都有了一定的市场。

但主流社会对狗肉还是持保留态度。你看餐馆的招牌,很少有直接写"狗肉"的,都是用"香肉"、"地羊"这些代称。

2020年,农业农村部发布的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》里,没有把狗列入可食用家畜范围。

这意味着从法律层面,狗肉又一次被边缘化了。深圳率先立法,禁止食用狗肉,违者罚款。其他城市也在陆续出台类似的法规。

现在的情况很微妙。一方面,爱狗人士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,吃狗肉是野蛮行为。他们组织各种活动,甚至去高速公路上拦截运狗车。

另一方面,一些地方把吃狗肉当作传统文化来坚守。广西玉林每年夏至的狗肉节,虽然争议很大,但当地人还是照办不误。

有意思的是,韩国、越南这些国家,狗肉文化保存得比中国还完整。

韩国的补身汤,越南的狗肉米粉,都是当地特色美食。这让一些人开始反思:我们放弃的,到底是陋习还是传统?

从周朝的御席八珍到今天的餐桌禁忌,狗肉走过了三千年的跌宕历程。两个皇帝的个人意志,改变了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。

宋徽宗因为属狗就禁狗,努尔哈赤因为传说就立规,这些看似荒唐的理由,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后世。今天我们对狗肉的态度,很大程度上是历史惯性的延续!
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

狗肉从御席珍馐到餐桌禁忌,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,其实都是人为制造的。

两个皇帝的任性决定,加上几百年的文化改造,就能彻底改变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。

今天关于狗肉的争议还在继续,但至少我们应该知道,这份禁忌不是天生的,而是权力塑造的结果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参考资料:

· 《汉书·樊哙列传》,班固著,中华书局1962年版

· 《宋史·徽宗本纪》,脱脱等撰,中华书局1977年版

· 《大清律例》,清乾隆朝刊本,法律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

· 《中国饮食文化史》,赵荣光著,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

· 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》,农业农村部2020年5月发布